随着综艺节目《再见爱人》的播出,麦琳成为了舆论的焦点,甚至催生了“麦学”“麦琳是一种处境”等概念,以及“熏鸡事变”“青团事件”等夸张式表达。这一现象背后,隐藏着现代人对隐私与尊重的模糊认知,以及对个体真实性的无限度窥探。
互联网时代,人们似乎失去了深入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耐心,更倾向于通过标签来简化认知。然而,这种简化往往带来认知的偏差,让个体的真实面貌被扭曲。麦琳的遭遇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。
在节目中,麦琳的言行或许不那么讨喜,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应该遭受无端的指责。她的小毛病和错误,或许只是她试图在镜头前展现自我时的不完美。然而,这种不完美被放大,成为了网友们争论的焦点。
在这场流量狂欢中,麦琳被解构又重构,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一个符号。有人以此为题材策划活动,有人写诱导性公号文,收获点击和流量。麦琳的隐私被侵犯,她的真实形象被扭曲,她的生活被围观和评论。
当围观者转向争吵,甚至走向网暴,我们不得不反思:在网络世界中,我们真的愿意为了流量而牺牲个体的尊严和隐私吗?我们真的愿意为了争论而忘记为何而争吗?
当我们对麦琳进行围观和评价时,是否应该有一个度?毕竟,放过麦琳,也是放过我们自己。
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
编辑 尹曙光
红星评论投稿邮箱:hxpl2020@qq.com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
[图片1] [图片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