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的二十年里,我国渔具行业的国内市场规模取得了显著的增长。然而,近年来由于企业缺乏对品牌发展和产品创新的重视,同时市场快速变化,许多企业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,面临淘汰的困境。目前,国内的渔具分销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:
-
定制批量订单为主模式:一些企业主要依赖海外或国内经销商获取订单,缺乏自身的技术革新和市场占有率。这种模式下,一旦下游市场发生波动,订单可能会骤减甚至无订单,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。
-
展会模式:企业依靠参加传统展会,通过现场交易与老客户建立联系。但近年来,传统展会的效益逐渐下降,现场达成交易的客户数量减少,品牌宣传效果也有限。
-
纯粹的渔具店分销模式:一些企业通过与全国各地的渔具店合作,建立批发合作关系,由渔具店作为批发商进行分销。但由于渔具店规模和质量不一,且通常代理多个品牌,因此打造自己的品牌并推广难度较大。
-
电商模式:在互联网时代,一些企业充分利用线上渠道,通过淘宝、阿里巴巴等平台建立品牌旗舰店,并通过线上引流等方式获得不俗的销量。同时,也借助线下工厂的便利,在新零售领域布局开设线下店铺,取得了用户的认可。
-
手机APP,钓点+圈子+社交+垂直电商和直播模式: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手机APP在中国拥有9000万名爱好者。结合垂钓爱好者的特点,一些APP如飞鱼行等,为钓鱼爱好者提供圈子社交功能,并通过直播等方式吸引用户。
近年来,渔具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,出现了众多的渔具生产基地。早期的渔具生产基地,如廊坊、献县等,在建立初期凭借政府政策和聚集效应成为渔具产业的支柱,并在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。然而,随着市场变迁,产品聚集地的效应越来越重要,如东阳的鱼线、临湘的浮漂、上虞的钓鱼伞等,这些产业基地通过产品聚集效益,成功在后续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国内渔具厂家仍停留在简单的加工水平,对研发的投入不足,技术含量低,导致企业产品形象较差。这主要是由于渔具制造商对钓鱼运动的热情不高,更注重利益追求。因此,外在环境的变迁必然导致市场调整,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淘汰落后企业,转型为大品牌企业是必然趋势。
面对这种变化,渔具企业应当适应新时代的格局,注重产品研发,参与更多与渔具行业相关的内容,塑造企业形象,打造企业特色。为此,飞鱼行提供了三种新模式供同行参考:
-
“电商+休闲”发展模式:利用线上渠道的优势,塑造自己的品牌,并结合歌山“渔具休闲小镇”品牌,打造自然河流户外垂钓基地,结合其他户外行业,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。
-
“休闲+旅游+赛事”发展模式:利用钓鱼赛事的举办带动渔业活动,提升钓具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,同时推动钓鱼运动、渔具产业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。
-
结合新话题,推动品牌塑造:结合如老年产业、旅游产业、体育产业等跨界内容,做到更多行业曝光度,抢占市场。
中国的渔具市场具有不同档次的消费市场,特别是在海钓普及、经济发达、竞技钓活跃的地区,如辽宁的大连、山东的青岛、威海、烟台、上海、浙江的舟山、宁波、温州、福建的福州、泉州、厦门、广东的广州、深圳、汕头、海南的海口、三亚、广西的北海以及港澳台地区等。渔具企业需要抢占这些重点区域市场,并加强竞争力,投入更多资源于新产品研发、参与休闲渔业展会、活动及赛事,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。只有全方位、多角度塑造品牌形象,渔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。品牌塑造的道路漫长,需要企业立足当下,把握市场、调查市场,了解消费者需求,打造出拥有自己品牌特色的精品产品,获得消费者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