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的多彩之旅:南北不同,风味各异
中国,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,粽子的种类也是千奇百怪,令人目不暇接。从北到南,从东到西,粽子的风味在地域、民族、文化的影响下,呈现出了多元而丰富的面貌。带着对粽子种类的探索欲望,我们踏上了这场南北六省的粽子云游之旅。
一、嘉兴的咸甜交织
从江浙沪出发,第一站来到江南水乡嘉兴。嘉兴粽子,作为全国首个成立粽子文化博物馆的城市,其文化底蕴深厚。嘉兴粽子以干粽叶、圆糯米和新鲜土猪肉为主要原料,特色在于糯而不糊,肥而不腻,咸甜适中。
二、晋中的古老甜粽
北方盛行甜口粽,以山西晋中一带的黄米粽为代表。选用黍米(又称黄米),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主食之一。当地人将黄米和红枣结合,构成了北方最古老的粽子。黄米粽冷吃风味更佳,蘸点白糖,甜津津的,朴实极了。
三、泉州的古早风味
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,泉州烧肉粽仍保留着浓郁的闽南古早风味。其馅料豪华,包括糯米、山珍和海味,如莲子、香菇和虾米。肉需先卤再炒,糯米也要与干葱头、卤汁炒过上色。烧肉粽要趁热吃,渗入酱汁的肉粽不黏不腻,超级满足。
四、潮式粽的巧妙融合
在中国庞大的粽子版图上,潮式粽独树一帜。它巧妙地在一只粽子里融合了咸甜两种风味,吃来却丝毫不见冲突。粽球必备的食材包括用南乳、糖、酱油腌制过的五花肉片和糖渍过的鹌鹑蛋。其余食材包括长糯米、香菇、虾米、咸蛋黄、海虾、莲子,也需预处理。
五、肇庆的多彩文化
广东肇庆,作为古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,粽子文化同样多彩。肇庆人一年四季都会吃裹蒸粽,走亲访友也会送上两个,寓意“蒸蒸日上”。传统的裹蒸粽只用到三种材料:糯米、肥五花肉和去皮绿豆,为粽子增香和解腻。
六、云南的马杆脚粽粑
在云南壮族人的饮食中,糯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用糯米做成的粽子,他们叫粽粑。在富宁壮乡,有一种特别的粽子,形似马腿的马杆脚粽粑。其内馅除了糯米,还会用到去皮绿豆,腌制过的长条五花肉。煮熟后,除了直接食用,当地人还会变换出新的吃法,比如用茶油煎着吃或炸着吃,表面金黄焦脆,过了油的绿豆沙,酷似咸蛋黄,吃起来则是另一种香浓滋味。
七、海南的五色粽
最后一站,我们来到了海南的琼中什(za)寒村,这是海南岛上海拔最高的黎、苗族混居村寨。这里出产着一种美丽的粽子:五色粽。五色中的白色来自于糯米本身的颜色,其余四种颜色的染料则由当地植物天然萃取而成。猪肉使用五指山当地的名产五脚猪,只用肥瘦相间的五花部分。粽叶取自田边随处可见的柊树叶,清香四溢。包好的粽子色彩斑澜,打开的一瞬间,食欲立马激发!
这一趟的探寻之旅,我们看到了粽子的万千变化。从馅料、包法、烹煮方式都大有不同,每一款粽子都各有特色。在这七款粽子里,你最想吃哪款呢?